English

闲话八珍

2000-02-04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传统小说中,往往用“味列八珍”形容宴席的豪华丰盛,旧时的大饭庄也多以“水陆八珍”、“山珍海味”为标榜。但“八珍”究竟是些什么东西,恐怕是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。

中国最早的典籍《周礼·天官膳夫》讲“珍用八物”。注释中说,这八珍是指淳熬、淳母、炮琢、渍、熬等八种当时考究的烹调方法。这些烹调方法虽然今天看来似乎平平无奇,但要知道那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记载,那时候大约地球上多数民族仍是处在“茹毛饮血”的阶段吧?到后来封建贵族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,八珍之说也变得越来越奢侈奇异,甚至举出诸如“龙肝、凤髓、豹胎、虎尾”等实际不存在或极难得到的东西,以显示不俗。但从历代关于八珍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到社会饮食习俗的演变。例如元代《辍耕录》所载的“漠北八珍”中就有醍醐(酥油)、驼乳糜、紫玉浆、玄玉浆(驼奶酒和马奶酒)等,足见当时蒙古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在全国的影响。

清代之后,以满汉全席为代表,南北美食进一步融合发展。此时的北京宫廷菜系中,八珍较公认据是山珍两种:熊掌、犴鼻(犴达犴,即驼鹿,又名“四不象”。其鼻唇部肥厚,鲜美异常);海味两种:鱼翅(鲨鱼鳍中软骨)、燕窝(金丝燕之巢,由其唾液及海藻等构成);飞禽两种:天鹅、飞龙(产于兴安岭,形似野鸡而小,羽毛银灰色,肉质细嫩,煨汤极具鲜醇)。再加上猴头(指野生猴头菌,菌类之中极品)、驼峰(骆驼肉峰中的硬质脂肪,切成细丝清炒甚是爽滑,但火候稍过即成脂油了)。现在由于保护野生动物,熊掌、犴鼻、天鹅三珍已不能吃到;燕窝、鱼翅在北京的潮粤餐馆不算太稀罕的东西,只是价钱贵些;飞龙和野生猴头菌在产地黑龙江一带尚可见到,内地已难觅身影了。唯有驼峰,在内蒙古牧区不算什么,当地人只是把它炼成油,炸油饼和佐茶的面果子用。如果哪家餐厅有意开发,倒是可以在京城添一款物美价廉的“八珍名菜”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